400-803-2309
13392657254

乡村振兴要接地气:济宁农场靠三方协作年赚20万,启示何在?

来源: 赤焰信息   时间: 2025-08-13   浏览次数: 0

2024.5.10认养农业.gif

济宁前双村藏着个“宝藏农场”!认养鲜生凭“支部+公司+农场”的铁三角模式火了——既让土地生金,又带村民增收,成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。


三方协同:构建乡村振兴的生态闭环


这种创新机制并非简单的资源叠加,而是构建了三方协同的生态闭环。村支部发挥“主心骨”作用,挨家挨户做通土地流转工作,用“一户一议”的方式化解12起邻里纠纷,还牵头改造了3条田间路,为农场打通物流通道;


合作企业带来标准化管理体系,从种子筛选到包装设计都制定了详细规范,还上线了小程序实现线上预约、消费结算一体化,运营效率提升40%;

农场团队则由5名返乡青年组成,他们引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让150亩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8%,三方每月召开协调会,形成“问题不过夜”的联动机制。


而这样的高效协作落地,离不开数字化系统的支撑,广州赤焰信息(微信ID:chiyanmary)认养农业系统的功能模块恰好与之适配——其内置的多方权限管理、流程节点同步、数据实时更新等功能,能精准对接村集体资源调度、企业运营管理、农场生产记录等全链条需求,为三方协同提供了技术层面的顺畅衔接。


场景化布局:打造多元消费体验场景


农场的业态布局呈现场景化消费特征。亲子体验区划分出10个主题地块,春季种草莓、夏季栽西瓜、秋季播萝卜,还配套了农具认知墙、农事小课堂,周末常有幼儿园组织集体活动,家长王女士在留言本上写道:“孩子第一次知道黄瓜长在架上,这种体验比课本生动多了”;垂钓区投放了鲫鱼、草鱼等5个品种,岸边设置了遮阳棚和自助烧烤区,去年夏天还举办了“家庭垂钓赛”,吸引了87组家庭参与。

认养制创新:打通产销两端的深度链接


核心创新点在于“认养制”的深度运营。消费者可选择30平米的“家庭菜园”或10只规模的“土鸡群”,认养费用从每年1200元到3800元不等。农场在田间安装了28个高清摄像头,认养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实时查看作物生长状态,系统还会每周推送生长报告。


家住市区的张先生是首批认养用户,他每周六都会带孩子来除草施肥:“看着自己种的菜成熟,孩子吃饭都香了,这钱花得值。”目前认养用户已达156户,复购率稳定在75%以上,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。


流量赋能:激活乡村经济的辐射效应


节假日的流量效应尤为显著。今年五一期间,农场推出“农耕文化节”,设置了磨豆浆、编草绳等民俗体验项目,单日接待量突破500人次,停车场从村口排到了200米外的主干道。


游客带来的消费红利辐射周边,村头李婶的农家菜馆日均收入超3000元,比平时翻了两番;村民赵大哥的土鸡蛋摊位,三天就卖光了存货,这种“农场搭台、全村唱戏”的模式,让乡村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。


多维效益: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双赢


从效益层面看,该模式实现了多维价值提升。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和管理费分成,年增收20万元,这笔钱不仅翻新了村卫生室,还为60岁以上老人买了体检保险;


15名村民在农场稳定就业,45岁的李大姐以前在外打零工,现在负责认养地块的日常管护,每月能拿3200元工资:“既能照顾家,收入还不比外面少,太知足了。”
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乡互动的加强,农场组织的“村民直播培训”让12位农户学会了用手机卖货,城里的家长则常带着孩子参加“助农采摘”,城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一次次互动中不断加深。

认养鲜生农场的实践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它没有走“大拆大建”的老路,而是用机制创新激活了乡村的沉睡资源,证明乡村振兴不必舍近求远,立足本土资源、找对合作模式,就能让土地生金、让乡村焕彩。随着认养品种扩展到葡萄、无花果等新作物,这个小村庄正朝着“四季有景、全年盈利”的目标稳步前进,也为更多乡村提供了“看得见、学得来”的发展思路。


文章分享转发朋友圈,加工作人员微信(chiyanmary)提供截《认养农方案》包含共享农场,认养农业的模式,以及实施方案。同时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分享你的看法,还有机会参与运营经验交流群,结识更多行业伙伴!

新1.png
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获取广州赤焰信息系统试用资格


扫码获取案例和报价

关注我们

咨询电话

400-803-2309